顏面神經麻痺

先分別是「周邊型」或「中樞型」

 


「周邊型」

急性面神經麻痹最常見的原因貝爾氏麻痹症(>80%),激活現有的潛伏休眠皰疹病毒造成的感染已被認為一個原因。 2001 Furuta 報告176例貝爾氏麻痹症病人中確定HSV-1僅31例(18%),帶狀皰疹(無疹性帶狀皰疹)45例(26%)。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應在確診貝爾氏麻痹症時有至關重要作用。

主要是因勞累、壓力、感染病毒所致,好發在生活作息不正常、比較容易緊張、睡不好的民眾身上,所以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、適度的運動、休閒適時紓壓,維持良好抵抗力就是預防的最好方法。

患者在發病後如果能立刻送醫,經以類固醇治療後,搭配復健,有8成的患者可以在3個月內完全恢復,但仍有復發可能。所以他建議,除了多補充富含可以修補神經的維生素B群食物。

1982年Peitersen報告顯示無有效治療的1011例,85%的患者在發病後3周內出現復甦的第一跡象。其餘15%恢復出現在3—6個月後。隨訪至少一年或直至患者復原,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(71%)完全恢復了。被評估為半恢復的患者占12%,恢復差的占4%。

1966年另一研究發現,幾乎總是在患病一個月中,不完全麻痹徹底消失。恢復運動最初兩周內,患者幾乎都完全康復了。直到第三周或更遲尚未緩和的患者,大部分引人注目地出現後遺症。

1988年Yamamoto研究發現年齡1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預後較好,超過61歲的患者預後較差。